283 第4军团的八嘎气质,一言难尽!_大清话事人
课间小说网 > 大清话事人 > 283 第4军团的八嘎气质,一言难尽!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283 第4军团的八嘎气质,一言难尽!

  第4军团指挥部。

  一群军官默默的站立着,等待挨骂。

  他们当中一部分是其余3个军团的立功军官,一部分是士官学校毕业生。

  他们早就看出来了这帮兵有大问题。

  可没办法,军棍、痛骂、羞辱,激将都用上了。

  这帮人训练貌似中规中矩,可实际上瞎子都看的出来那种后缩劲。

  能不冒险,绝不冒险。非常珍惜自己的生命安全。

  一名淮西籍的营指挥使,突然摘下军帽,眼眶发红:

  “王爷,下官建议取消整个第4军团建制。”

  “剥夺已经许诺他们的一切权利,追回军饷。把他们赶回家去。”

  另外一名从胥江码头苦力成长起来的军官也开口道:

  “第4军团压根就不该配发刺刀,一把都不需要。他们绝对没有用上刺刀的那一天。”

  指挥部内,群情沸腾。

  军官们的怒火可以理解。

  不久之前,他们当中的许多人还是士兵,或者正副队长。

  因作战勇敢被提拔,转来了这新组建的军团。本以为机会多多,全是坑,萝卜一点都不拥挤。

  结果训练一看,

  心拔凉,确实遍地是坑,就是深不见底。

  ……

  李郁脸色也很不好。

  底下许多人一开始就反对吸纳江南兵源。

  这年头,壮丁不是遍地跑吗?

  只要有粮食,壮丁要多少有多少,何必琢磨江南这地儿?

  如今兵锋已经抵达了浙南还有皖赣交界,招兵的难度已经不大了。竖起旗帜,银箱和米袋一堆,人就来了。

  然后从中挑选合适的编入军中各营。在老兵群体中日常熏陶,这些人很快就能成长起来。

  就连杜仁都委婉暗示过自己,江南人或许不适合当兵。

  “本王听说,奉贤县南桥镇有一伙盗匪和乱民纠集在了一起。他们抗拒交粮,还修筑了村垒,竖起了清廷的龙旗,领头是个秀才。”

  “调1个营去剿村。”

  众人一愣,随即点头。

  这是分内之事,正好让这帮人见点血,让王爷看清楚成色。

  “本王亲自指挥,你们全部随行吧。”

  于是,从营区浩浩荡荡的开出了大几百人。一部分步行,一部分坐船,算是水陆并进。

  ……

  南桥镇,新港村。

  距离东海仅有5里。

  村里文风兴盛,曾经出过1个进士、1个举人,还有多名秀才。

  村口的旗杆石就是地位的象征。

  几位颇有威望的本村人氏,一直和村民们灌输“忠君”思想。

  即使伪吴王起步迅猛,他们也笃定的认为朝廷一定会回来的,只是时间问题罢了。

  直到,

  征粮队上门才打破了这里的宁静。

  村里的人居然在两个秀才的组织下抗粮。

  当然了,不是一颗未交。而是只交了李郁规定的三成,之后就以本村的田地都归举人老爷,照例是免纳粮的借口搪塞。

  征粮队很意外,紧急上报。

  整个秋收季这样的情况少之又少,不足10起。

  ……

  经济大臣范京直接下令武力征粮。

  报告递交到李郁手里,他修改了两个字:把征粮改成了剿村。

  傍晚时分,大军抵达新港村周边。

  在军官们的命令下,开始扎营。

  李郁没有住在营中,而是和亲卫们另择一处庙宇驻下。

  他想观察一下第4军团的表现。

  行军中规中矩,谈不上突出,也谈不上拉胯。

  扎营,也是如此。

  慢悠悠的分出一半人,在村子的几处出入道路扎营。其余一半人负责警戒。

  村民们探头探脑,既不主动接触也不逃跑。

  总之,他们的底气很结实。

  大约是村子里的几位秀才老爷,洗脑洗的好。而仅有的那名举人实际上早就老的下不了床了,只是一个象征而已。

  ……

  “这个村有村公所吗?”

  “没有,而是由隔壁村的兼任。王爷可要见人?”

  “带过来。”

  一名有些胖乎乎的汉子,扑通双膝跪地。

  “小的拜见王爷。”

  “新港村有多少田地?多少人口?”

  “7000多亩水田,200多户人家。小的调查的清清楚楚,纳粮凭证也早发到了他们手里。”

  “他们哪里来的底气抗粮?”

  “因为村子里读书人多,他们相信清廷还会杀回来。”

  “就这?”

  汉子犹豫道:

  “新港村富庶,或许和海商海匪也有关系。”

  李郁笑了,这就对了嘛。

  光几个读书人没这么大胆子,村子里多少有些家伙什。

  ……

  拉开千里镜,远远望着村口的篝火。

  这里的房子明显比其他村的好一些,瓦房数量不少。

  “暂且歇息。”

  “把军令传下去,明日剿村。今晚放哨巡逻,稍有懈怠,军法从事。”

  第4军团第3火枪营的士兵终于体会到了什么叫当兵。

  巡逻队每一个时辰换一班,放哨的每2个时辰换一批。而且上了刺刀。

  这一夜,大部分人没睡着。

  那个饭馆子弟翻来覆去,他总觉得今天遇到的这个参谋不对劲。

  出门没带钱的习惯?

  这得多大的谱,出门才不带钱!

  而他说的那么淡定,好像理所当然一样。除非他是个大官,很大的那种。

  ……

  心里一咯噔,他就爬了起来。

  帐内其余人也跟着爬起来。

  “咋了?”

  “没,没什么。我就在想明天要开枪杀人怎么办?”

  一群人沉默,有人默默说道:

  “那就杀吧,抗命的后果太严重。孩子要被退学、酒水经销权也没了。”

  “是啊,是啊。”

  众人很快完成了心理建设,自我安慰开枪杀人不算残忍。

  隔着那老远,叭勾一枪把人放倒,血腥程度一般般。属于比较人道的杀人方式。

  ……

  新港村内,

  村民们也在忙碌,首先是藏匿财物。

  这个村的普遍收入要高于其他村,除种田之外,他们还能从海上走私链条分一杯羹!

  划着小舢板为过路的海船提供些淡水、食物,偶尔还帮着销赃。

  清廷是禁海的,所以做这种事往往是集体行为,同时还得有点官面的人脉遮掩。

  董秀才举着火把指挥家里人把金银细软都藏好,又藏起部分粮食。

  最后才潇洒的抹了抹锃光瓦亮的脑门:

  “吾不惧贼威,明日让他们来搜。”

  “相公,放贼进村?不和他们打吗?”

  “打?拿什么打?”

  “咱村有刀,有火铳。”

  “火并就是给人家屠村的口实。不打,随他们来抢,反而安全。”

  “啊?”

  “妇人之见,别嗦了,快点去抹点锅灰,换件破烂衣服。不然大兵见你姿色尚可,拖进柴房可就麻烦了。”

  ……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kejian8.com。课间小说网手机版:https://m.kejian8.com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